73岁李鸿章访美轰动了美洲,行李让外国人开了眼,但他本人很绝望

2022-10-16 23:04:10

抛石网

1896年,李鸿章访问美国,受到隆重接待,50万美国人争睹李中堂的风采,以致万人空巷。但李鸿章却说了一句话,让人心酸!

甲午中日战争后,李鸿章被派去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虽然他与日本反复争辩,以期多争得一分利益,且以72岁的高龄惨遭刺杀,血染官袍,依旧受到爱国人士的口诛笔伐。

清廷为安民心,罢免了李鸿章的官职,只为他保留了文学殿大学士的虚职,一代裱糊匠变成了清廷的替罪羊。

1896年5月26日,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,邀请清廷参加加冕典礼。

于是,赋闲在家的李鸿章被重新启用,指派为清廷特使,开始了为期190天的欧洲访问之旅。

1896年8月28日,李鸿章结束了对俄国、德国、英国的访问,来到了美国的纽约港。

虽然美国与清政府也有往来,但东方“总督”这样的重量级官员第一次到访,纽约一时沸腾起来。

美国时任总统克利夫兰之子亲自迎接,并给予李鸿章接见元首的隆重仪式:21响礼炮齐鸣,军警和豪华马队林立,两边高挂清帝国龙旗,在美国的华人高呼欢迎口号。

还有50万美国人挤满了码头街道,他们争相一睹李中堂风采,以致万人空巷。

李鸿章有着1米8的身高,脚蹬厚底嘲靴,身穿清朝的官府顶戴,外罩御赐黄马褂,多年身居高位的气度,让他在一众美国人中,显得气宇轩昂。

当时他已73岁高龄,虽因连续的奔波难掩憔悴,但是他仍然挺直腰板,昂首阔步而行。

大清国使团刚下船,很多不熟悉李鸿章的美国人纷纷猜测:莫非他是大清朝的皇帝。

美国报纸报道了当时对李鸿章的欢迎场面:很多美国人列队街头,欢呼声一片,就连美国的儿童,为了引起贵客的注意,也把自己的自行车用黄色丝带打扮得鲜艳漂亮。

美国总统取消在华盛顿的度假,赶回纽约和李鸿章进行了亲切会见。

媒体的镜头纷纷对准这位“东方俾斯麦”,他的言行举止甚至饮食坐卧,都登上了美国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。

他们对于李鸿章的行李特别好奇,报纸也做了详细的报道。

“金轿一顶,珍贵奇鸟8笼,其中包括两只活泼可爱、会说英语的奇种鹦鹉,还有云南特产的长尾金鸡……”

最让他们惊叹的是,行李中除了衣物、日用品外,竟然还有酒、菜和专供饮茶使用的天山雪水。

李鸿章当天被安排入住了最豪华的酒店,晚餐是由自带的厨师和两个助手动手烹制,用的自带厨具,自带食材。

这些食材中,燕窝鱼翅尤其让美国人大开眼界,他们从不知道燕子的口水、鱼身上被丢弃的软组织,也能做成美味佳肴。

这样的排场,让美国人对遥远的中国充满了好奇。

对于这个短短几十年就跃至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国,李鸿章也十分好奇。

最让李鸿章惊讶的是,一个像厕所一样小的房子,却一下子就能到七层高楼,他还闹了一个笑话,说这么小的房子,连一张桌子都放不开。

后来经人解释,他才知道这是电梯,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登上几十层的高楼,李鸿章连连赞叹它的神奇,并认真聆听它的制造原理。

甲午战争的失败,让李鸿章一直以为,武器是一个国家强大最主要的依据,真正参观完美国,他才发现,中国与美国差距太大。

这些差距不但在洋枪洋炮和战舰上,更在高楼耸立、车水马龙上。

一方面是繁荣富强,一方面是山河凋零,这些都让已近迟暮的李鸿章内心悲痛。

站在高楼大厦之间,李鸿章深深叹气:我大清不但不可能赶超美国,连赶上都很难。

此次出行,李鸿章以其睿智的形象、极好的口才及高贵的气质,折服了很多美国人。

有媒体宣称,如果李中堂早些出访,也许当时的中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。

但是真正参观了美国后,李鸿章的内心却是深深地绝望和无奈。

“海外尘氛犹未息,诸君莫作等闲看”,这次的欧洲之行,对李鸿章打击很大,直到临终前,李鸿章还在感叹,海外的威胁还在,内乱何时止息?

真希望当初那个心酸的老人,能够看到如今的中国,早已国富民强,高楼林立,我们的武器足以震慑宵小!

再也无人能够用枪指着,逼迫您低下高傲的头颅,再也不用高龄之下,签下惹人痛骂的丧权辱国条约!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林甸新闻网版权所有